公道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王士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道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从1999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邗江区一等奖,2003年还被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先进单位。
一、面向未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实力
在成人教育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要适应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工作,就必须刻苦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否则,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
在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每天坚持看书、看报,每天坚持听广播、看新闻联播,时刻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的新精神、新指示,努力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公道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指导公道的成人培训工作、社区教育工作、农科教结合工作。
长期以来,我养成了收集农业信息的习惯,无论从什么媒体上了解到有用的农业信息,我都千方百计地把它收集起来,汇编成册,不断地通过《农业信息文摘》、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农民作宣传。在收集宣传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为大家带来了方便。
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地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不断地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努力保持一定的专业素养。几年来,我在《南师大学报》上发表了数学教学论文两篇,2001年我撰写的《创新思维,积极发挥成校多功能作用》一文,获得市教育综合改革论文三等奖;2003年,我撰写的《农民技术教育初探》一文,获得省成教协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二、面向农村,开拓服务培训的新局面
要提高农村的核心竞争力,农民的教育培训是关键;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村的面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重点。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在教育局的领导下,紧紧依靠镇党委、镇政府,密切联系上级教育培训部门,办起了长班和短班,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进行培训工作。
2001年,我与邗江电大合作,办起了“财务会计开放教育大专班;2002年,我与市电大合作,办起了”乡镇管理大专班;2003年,我与市电大合作,又办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大专班。由于我们的工作扎实、质量好、信誉好,就连送桥镇的人员,都愿意到公道接受培训。开放大专班的举办,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渴望学习的愿望,同时又为举办短期农民教育培训班积累了实力和财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和企业、机关、社区、村组合作,办起了计算机中级培训班、电工上岗证培训班、会计上岗证培训班、会计电算化培训班、绿色证书培训班、“两后”教育培训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班。各种各样培训班的举办,既满足了企业、机关、农民的学习需要,又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开创了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服务的新领域。
三、面向社区,推动社区教育的新发展
公道镇是扬州市社区教育的实验区,公道成人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是公道镇社区教育办公室所在地。
为了做好公道的社区教育工作,我们积极改进工作模式,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真正做到了“清晨闹起来,白天忙起来,夜晚亮起来”。每天清晨,在体育活动中心,我们都要提前开门,提供电源,提供服务,让早锻炼的人们有依靠。每天晚上,我们的教室都有班级在上课,都有人员在活动。社区教育的许多活动就在这里展开。
公道成校是公道“扬剧票友协会”的活动场所,每逢星期三的晚上,这里琴声悠扬、唱腔嘹亮,票友们、社区的居民们都愿意在这里休闲娱乐。
公道成校还是公道镇文体协会的办公场所,每年一届的公道运动会就是在这里策划组织的。这里是象棋协会、篮球协会、排球协会等六个群众协会的活动场所,群众的业余体育生活在这里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四、面向农民,实现基地建设的新跨越
为了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我们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公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公道镇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密切配合,开展了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先后两次申报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虽然两次申报都不成功,但是我们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农民也从创建中得到了实惠。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在扬州市水产站专家的指导下,引进、示范了“鱼蟹虾混养技术”、“蟹池套养蹶鱼技术”、“南美白对虾饲养技术”、“斑点叉尾回饲养技术”,这些技术较好地服务了农民,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为了充分利用邵伯湖天然优良的产地环境,我们帮助农民主打“绿色养殖牌”,通过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优质特种水产品。在实践中,我们把“农科教示范基地”建成了“扬州市邗江沿湖优质特种水产品科技示范园区”,提高了水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在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建起了“公道镇农业信息网站”,宣传公道的农业和农产品,帮助农民发布农产品信息,帮助农民收集各种农业信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网站已经有3000多次的访问量,深受农民的喜爱。
以上是我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决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努力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以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二○○四年六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