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与我联系 ]
2023-03-26周日
| 公道动态 | 公道成校 | 村官园地 | 农科教结合 | 社区教育 | 招商引资 | 为农服务 | 魅力公道 | 联系方式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公道成校>>综改课题
  共有 590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发表日期:2005年6月8日          【编辑录入:admin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辐射功能再探索

 

邗江区公道成人教育中心校课题组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目标,加快形成“沿湖开发,科技兴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绿色无公害、实用技术推广、垂钓休闲并举”的主攻方向,促进科技、教育、基地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成人

教育、广大农户组成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体系,我们在区教育局、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始终以教育改革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素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依靠成人教育资源,改革创新为“三农”服务的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狠抓“三点”(结合点、切入点、关节点),使农科教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找准结合点,完善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公道镇把农科教的结合点放在资源的有效整合上,在政府行为、组织机构、基地建设和工作体系上实施有效结合。一是实行“一长负责制”,在领导上结合。镇党委明确了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统抓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责任到人,

有效地保证了政府行为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农科教结合工作。二是实行“站校一体”,在机制上结合。公道镇在实施“三教统筹”,发挥农村教育的整体作用的基础上,还将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了有效整合,从体制上理顺了农科教各部门之间

的关系,实现了乡镇教育与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做到了人、财、物集中使用。如今,公道的农业信息网站点击量已经达到4000次,较好地反映了“站校结合”的整体水平。同时,我们还利用“站校一体”的优势,共同建设“绿扬”品牌。从“绿扬”品牌的策划、设计,到品牌的推广、扩展,再到商业网点的建设和网络信息的发布,都充分体现了农科教结合的优势。三是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在平台上结合。以示范基地为辐射源,以科技示范推广区为辐射面,以村和农产为辐射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基地的带动下,公道镇养殖业的五个市级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无公害特种水产品养殖项目;2、鱼、虾、蟹混合养殖技术;3、蟹池套养鳜鱼技术;4、斑点尾鲴、南美白对虾饲养技术;5、成中鱼池套养六小品种技术(泥鳅、黄鳝、黄颡鱼、鳜鱼、乌鱼、虎头沙))。四是以成人教育中心为龙头,在为农服务网络体系上结合。公道镇已经建立了“乡镇、行政村、科技示范户”农科教结合网络推广体系,成人教育在镇里的统一安排下,主动参与了各类致富大户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参与了培训致富带头人和科技明白人的工作。在四级为农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上,公道镇始终坚持以科技实用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和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要基地,以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农民为主要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主要骨干,努力打造“科教为农”的便捷通道。

二、研究切入点,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有效模式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根据成人教育状况和区域经济特点,公道镇认真研究切入点,探索总结出六种有效的农科教结合模式。一是短、平、快培训模式。多年来,公道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办好长线专业教育的同时,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和生产、经营需要,举办多类15期短期培训班,不仅广泛培训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群众,还积极聘请专家、教授开展农村干部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等。这种模式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少,见效快,深受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二是校、企、户联动模式。就是由成人教育中心校牵头,以专业教师和上挂单位的专家为主体,通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和农业技术推广站,把农户组织起来,对农民实施新技术培训,扩大实用技术推广面积,使学校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三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由创建时的300多户,增至现在的405户,基地共吸纳、带动劳动力转移1350多人,其中有近150多人在特种水产晶的流通领域。在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共有35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这些项目、技术推广后,新增了纯效益300万元。三是乡、村、户网络模式。它是依托成人教育中心校在行政村设立培训点,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和种植养殖大户之间构建起信息传播、科学普及、项目推广和技术辐射网络。这样就能够把先进实用的信息、项目和科技等迅捷而广泛地推广普及到村组和农户。近几年,成校每年都要发放自己编印的《农技文摘》6000多份,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同时,还向种养殖大户赠送了《江苏农业科技报》,以便提高他们的辐射能力。四是站、校、所联手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公道成人教育中心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横联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水利站、农机站等为农服务站点,上挂专业科研院所——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水产研究所、区水产研究所,联合研究开发科技项目和实用技术,使产学研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为公道农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把握关节点,确保农科教结合的顺利实施

在找准“结合点”、研究“切入点”的同时,公道镇还着重把握农科教结合的关节点,建立起“四个保障体系”。一是政府统筹保障体系。党委、政府成立了农科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农科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镇农科教推进工作。二是部门合作保障体系。教育、科技、农业各部门联手开展多种培训活动,结合“绿色证书”教育,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再就业培训工程”,大面积提高了广大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涌现出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产业大户。此外,成人教育中心校还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聘请农学院、特种水产科研所的专家学者,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普工作。三是经费投入保障体系。镇财政每年都拿出3万元专项资金,完全用于农科教结合工作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成人教育中心校还通过自主办班、多渠道创收等方法筹集经费,用于农科教结合工作。四是专业人才保障体系。这支队伍包括专家学者、区农业科技人员和乡村各类专业大户、科技明白人等。这些专业人才,成为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产品生产、营销服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公道镇农业信息网站则成了他们信息发布的有效载体。

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科教结合这个有效载体;农科教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不断丰富农科教结合的实施形式,积极尝试新的结合方式,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探索“三教统筹”的新形式,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才行。我们决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石,努力使农科教结合在农村得到进一步的实施。我们坚信,农科教结合之花必将结出富民强镇之果!

 

OO四年十一月二日



相关专题: 专题信息无

相关信息无

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5 公道成校 All Rights Reserved[后台管理]
苏ICP备05079820号 页面执行时间:78.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