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与我联系
]
2022-07-06周三
|
公道动态
|
公道成校
|
村官园地
|
农科教结合
|
社区教育
|
招商引资
|
为农服务
|
魅力公道
|
联系方式
|
全部内容
按标题
按内容
按作者
按关键字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为农服务
>>
病虫害防治
共有
195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发表日期:2007年4月18日 【编辑录入:
admin
】
抓准时机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
根据病虫基数、天气趋势、品种抗病性、苗情等因素综合分析,小麦穗期病虫害将中等至偏重发生。主要依据是:(1)病虫基数高。据4月上旬普查,稻桩赤霉病菌子囊壳丛带菌率均超过大流行年份的菌源量。白粉病在淮北及沿海地区见病早,比常年早15~20天,发病普遍,近期病情上升较快,已高于偏重发生的去年同期。小麦蚜虫全省平均有蚜株率为22.5%(去年同期为15%),百株蚜量72头(去年同期为39头)。麦田灰飞虱虫量普遍高于大流行的去年同期。(2)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据省气象台预报,预计4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或略高,与去年同期相近。4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值或偏多,比去年同期略多。4月中下旬大部分地区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温度高,雨水多,十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流行,同时加快灰飞虱、蚜虫的发育进程,加重麦田发生程度。(3)小麦生育进程参差不齐,增加了感病的几率。受去年秋播期间气候影响,大部分地区播期差异较大,加上前一阶段出现冻害,苏中地区部分小麦主茎冻死,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不整齐,抗逆能力减弱,遇连阴雨天气的几率加大,有利于赤霉病的流行。(4)品种抗性差。目前我省主推小麦品种大多对赤霉病、白粉病抗性较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暴发性强,必须坚持运用“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病虫兼治”的防治策略,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全面主动开展总体防治,控制病虫危害。根据淮南、淮北地区小麦重大病虫种类与主攻对象的差异,分别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1)明确主攻对象。淮南麦区于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展以赤霉病、蚜虫为主攻对象的病虫防治总体战,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如遇花期阴雨天气偏多,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淮北麦区根据白粉病、蚜虫发生情况,抓住防治适期,全面打好以白粉病、蚜虫为主攻对象的防治总体战,同时做好赤霉病兼治工作。(2)推广对路药种。对小麦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不低于100克或50%使百克50毫升;对白粉病,每亩用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不低于3克(有效成分);对麦穗蚜,每亩用吡虫啉不低于3克(有效成分)或50%抗蚜威8~10克。对灰飞虱,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防治,能与赤霉病、白粉病、蚜虫一起兼治的地方则一并防治,不能兼治的应单独防治,防治药剂每亩用25%吡蚜酮20~30克,或20%氰戊菊酯50~6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60毫升,或吡虫啉4~5克(有效成分),加水喷雾,也可在晴天下午每亩用80%敌敌畏250~3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毒土熏蒸。手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20公斤,确保防治效果。
相关专题:
水稻种植技术
专题信息:
走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误区
(2006-06-16 17:15:12)[
2807
]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2006-06-16 11:40:22)[
3188
]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2006-06-16 11:31:57)[
3037
]
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
(2006-06-08 00:46:59)[
1921
]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
(2006-06-08 00:46:23)[
2332
]
相关信息无
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5 公道成校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
苏ICP备05079820号
页面执行时间:78.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