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机(1806—1886)原名安业、树杞,字尚先、仗仙、师机,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清浙江钱塘人,后随父迁居扬州。毕生着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认为外治可与内治并行,并能补内治之不及。其法除膏药外,还有敷、涂、熏、浸、洗、擦、搽、抹、吹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咸丰三年(1853),避战乱,至泰州东北乡俞家垛(今属姜堰),用外治法为泰州、泰县、江都、高邮、兴化、宝应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治病。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血吸虫病等疗效均佳,每日登门求医者数百人。晚年卜居公道桥(今属邗江)建延凌寓祠和碧祠,兼书塾、药局,训蒙彤、疗疾病。为将其外治之法传诸后世,他以大量精力从事《理瀹骈文》的写作,历时20年。于同治三年(1864)成书,行世后享誉极高,各地一再刊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也曾标点刊印。吴师机被誉为“外治之宗”。另著有《小斜川室初存诗》2卷。

图为延凌寓祠药局旧址 在公道镇北小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