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与我联系 ]
2023-06-03周六
| 公道动态 | 公道成校 | 村官园地 | 农科教结合 | 社区教育 | 招商引资 | 为农服务 | 魅力公道 | 联系方式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公道>>历史回眸
  共有 191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发表日期:2009年4月16日          【编辑录入:admin

画家石涛《渔柳小幅》灵感来源于赤岸太平圩

石涛与赤岸的太平圩

    

    ………

    石涛南返,约在花甲之年。这一把年纪,四处飘泊不适宜了,需要有个安静的栖息之所。他出生粤西,可住桂林;壮游皖南,可住宣州;住持过长干里一枝寺,可住南京。但是,他选中了扬州。不但看中了住地,还看中了墓地。他定居扬州的时间始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一住就是十余年。直到他进入他为自己画好墓门的那片穴地。 

地点虽隐僻,但往来文士甚多,北湖一带,多的是明末隐居移民。

在扬州期间,石涛访友经常畅游北湖,在他的一生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所谓北湖,是扬州北郊的黄子湖、赤岸湖、新城湖、白茆湖、朱家湖的统称,再往北去,便是烟波浩渺的珠湖了。北湖一带,一亩秋收谷数钟,里湖水与外湖通,水在路边,路在水中。湖里的路也常变化,朱家湖水路漫漫,忽较春时十倍宽,到了夏天,路也变成了湖。石涛走在湖畔的太平圩上,有时观渔人自得其乐:僧道桥头夕照微,渔翁收网捩船归。到门笑向妻孥说,雪白鲢鱼尺半肥。石涛只觉得处处都有画意,都有禅机。 

    有时湖西极静,“采菱舟过湖风暖,时见波心白獭眠”;有时村景如画:“榴花红断竹篱房,早稻青青豆筴黄”。石涛走在湖畔的太平圩上,只觉得水雾蒙蒙,水天一色,堤树冈峦,若隐若现。后人曾经把这一带的风光与石涛的画连在一起,说是“太平圩似石涛图,杨柳沿堤一万株”。早年石涛的艺术灵感得益于黄山,晚年石涛的画得益于扬州的湖光水色,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

    



相关专题: 专题信息无

相关信息无

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5 公道成校 All Rights Reserved[后台管理]
苏ICP备05079820号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